石雕柱子的基础部位被称为石柱礅或柱脚石,是承受压力的基石和整体构造的重要部位。古人为了不让落地房屋的柱子腐烂湿气,会在柱脚上追加材料,将其和地坪隔离,起到了防潮作用,也加强了柱基的承受压力。
柱脚石的名字起源就是:支撑柱的基础下的部位。最初的柱子是“种”于地下,但是为了防止柱子的移动下沉,便在柱脚的部分放置大的石头,使柱子的承载重量均匀分布在大面积材料上。减轻了柱子的承载力后,发现埋在地下的木柱又容易湿腐,所以把石头提到地面上,可减少基础的腐蚀和碰撞。人们把柱子下面受压的部分称为“基础”,基础和柱子之间经常有“踬”的配置,以隔断渗入柱子的湿气,在破损时可以随时更换。也就是我们普遍称之为的柱脚石。
柱脚石的历史沿革:地基柱的柱脚石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:1、柱下铺石,基础石上升到地面并不明显。2、圆石成了整个柱子的外观形象部分,但没有装饰。3、在石雕柱子的脚石下安装柱座,在石柱墩周围加上细小的雕刻进行装饰。
柱脚石的雕刻花纹的图案也非常多。除花草、龙凤、狮子兽等之外,还有琴、将棋、书、画八叉马和花鸟为题材的纹饰。此外,柱脚石纹饰吸收了道教思想、民间信仰和风土人情以及与时代背景反应的各种装饰题材,具有写实花纹装饰、抽象的图案装饰,还包含防灾的象征题材。
以上就是对石雕柱子的柱脚石介绍,感谢阅读。
上一条: 石雕凉亭的组成部分柱墩石
下一条: 建造石雕宝塔时规划的必要性